当前位置:冠恒汽车网 > 越野时讯 > 超级增程技术实测,解决续航焦虑还是新能源新标配?

超级增程技术实测,解决续航焦虑还是新能源新标配?

“超级增程”技术能否终结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?一线体验与未来展望

导语

这些年,新能源汽车热潮一浪高过一浪。续航里程一直是绕不开的关键点。早些年,300公里就算“长续航”,现在不少新车连450公里都不在话下。可实际用车时,不管续航数字怎么变高,不少车主还是习惯性地担心出远门时会“趴窝”。每到节假日,高速服务区排队等充电、抢桩的场景,再怎么乐观的人也沮丧。最近,车圈热议的“超级增程”解决方案被很多人寄予厚望,到底能不能破解大家的焦虑?我特地查阅了公开的主流车型数据以及央视财经等权威报道,结合个人体验,来说说真实感受。

什么是“超级增程”——技术升级背后的逻辑

大家常说的“超级增程”,其实就是块大电池+一台专门用来发电的小排量发动机的组合。举例来说,现在的新车型,基本用的是60度电甚至更高的电池包。这样,市区代步根本不用管油箱,日常上下班完全靠纯电。如果偶尔跑远途,发动机就在一旁当发电宝——不直接驱动车轮,只负责给电池充电。比如智己刚发布的LS9,最新一代动力系统突出强调两点电池大、增程器效率高。官方给的数据是,光用电池就能跑450公里,油、电混合最高能冲到1000公里。这种配置,至少理论上意味着周中用车不折腾,周末出门少挨罪。

现在主流做法基本都往“钠锂混合电池”倒。央视财经早前的新能源专栏提到,钠电池的低温适应性比之前强太多,北方冬天用车“掉电快”的老难题,终于有了点解决办法(参考央视财经2024年3月专题报道)。

实测体验智己LS9与LS6的定位

拿智己LS9来说吧,这车车身超过5.2米,轴距3.16米,典型的大六座家用旗舰。厂商主打的就是续航能力和空间,匹配目标人群也很明显——家用优先,偶尔全家出游。官方参数显示,江浙沪短途通勤甚至一周只用充一次电。长途自驾时,哪怕电量用完也不慌,因为可以加油继续跑——这种体验,尤其在高速服务区充电紧张的时候,能让人倍感踏实。

我身边北京的一位车主王先生分享,他开LS9日常只在小区充电桩补电,每周末充一次完全够用。端午小长假带全家去秦皇岛,边走边加油,比以往纯电车紧跟导导航找充电桩轻松不少。“可油可电”不是说说而已,实际场景下省心很多。

至于同平台的LS6,尺寸稍小,主攻城市和年轻家庭市场,但底层动力和逻辑都一样,“大电池+高效增程”。两者的搭配覆盖不同细分市场。

和其他技术路线比,“超级增程”到底强在哪?

插电混动(PHEV)看着用电、用油都挺灵活,但它受限于前舱空间,电池通常比超级增程小。一般PHEV的纯电续航很难超过300公里,远不如“超级增程”的设定。整车架构因为要兼容传统动力部件、变速箱,重量和成本都被抬高不少。

而咱们常见的纯电车(BEV),理论续航数据越来越漂亮。但续航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依赖充电网络。现实中,充电慢、耗时,节假日高速“充电难”依旧频繁见诸媒体报道(参考人民日报2024年5月《新能源汽车出行难点调查》)。除此,电池越大,成本和重量也跟着水涨船高,还要面对更多安全和后期管理难题。

“超级增程”思路很简单但实用传动系统不那么复杂,省下空间尽量装电池。发动机定位清晰,只做发电。用油的时候比传统油车还省,日常又接近电车安静、省心。

行业风向与未来变局

现在,不只是上汽智己,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也在积极布局增程路线。行业分析普遍认为,等到固态电池等革命性产品普及还需时间,在这段过渡期,超级增程方案在成本、实用便捷性这两个维度上的优势很难被替代。目前国内多地也在建设更多“充电+加油一体站”,新技术与基础设施升级正在齐头并进(参考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6月能源行业动态)。

个人感觉,“超级增程”不像早年那些概念噱头。这是一套真能解决现阶段“续航焦虑”和用车便利性的有效方案。它解决了95%以上新能源用户的痛点,特别对家庭用户来说很有吸引力。

会不会永远占据主场?很难说。等固态电池价格下来,充电网络彻底普及,纯电车型肯定更接近理想纯电出行。但在三五年内,超级增程技术很大概率会是两全其美的优先选项。

与个人看法

亲身用下来,我的体会是——超级增程技术让新能源汽车不再是“只适合市区代步”的选择。它让“远行无忧,日常无感”的梦想变成了可落地的现实方案。也许不能定义为新能源的最终形态,但在通向全面电动化的这条路上,这确实是最靠谱的“桥梁”。消费者得到真正的使用自由,产业链稳中求进,社会整体的绿色转型进程也由此加速。

信息来源说明

上文引用车型参数及技术逻辑,主要参考智己汽车发布会、央视财经2024年3月《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解析》、人民日报2024年5月《新能源汽车出行难点调查》及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期报道。仅供信息传播参考,相关产品体验以官方及本人实际用车验证为准。

免责声明

本文综合权威媒体公开资料及个人真实体验撰写,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科普探讨,不构成任何投资或购车建议。最终以官方公告和实际产品配置为准。

  • 随机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  • 热评文章